【正能量】港媽棄當律師照顧脊髓肌肉萎縮兒子30年 創慈善基金助同路人:兒子活著就是bonus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02/18 17:15

最後更新: 2022/02/20 13:10

分享:

分享:

港媽霍陳美玲棄當律師照顧脊髓肌肉萎縮兒子30年,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每一個難關。

霍陳美玲當年得知自己寶貝的兒子霍顯揚(Howard)患上那時候被認為是絕症的脊髓肌肉萎縮症(SMA),到今天一晃眼已過了30年,Howard仍然生活得很好,霍太雖然不是醫生,但已成為這方面照顧者的專家。

最初辛苦的日子也過去了,其實再講自己的故事已沒有意思,但我當年曾向自己承諾,如果我能夠跨過這難關沒有倒下,我就會變得強大,我就可以為社會帶出正面的信息。

霍陳美玲照顧脊髓肌肉萎縮兒子30年,她表示,當年曾向自己承諾,如果我能夠跨過這難關沒有倒下,我就會變得強大,我就可以為社會帶出正面的信息。(被訪者提供)

顯揚是出生兩個月後發現問題的。「那時候他不太活潑,哭又細聲,吃東西又慢,經常睡覺,後來就確診為脊髓肌肉萎縮症。」這個病6,000人約有1個會患上,要父母都有這遺傳基因,才有25%可能會遺傳到下一代。「我和先生都是專業人士,覺得基因應該不會太差吧!所以得悉兒子患這個當時無人聽過的嚴重疾病,打擊很大。」別人一些難聽的說話,如:「懷孕食藥、吸毒,搞到細路生出來這樣!」霍太當年都曾面對很多的歧視。

許多人都覺得這病既然無得醫,便提議她放棄,但霍太不甘心,她選擇面對。在30年前無手提電話、無互聯網的年代,她每天打長途電話去世界各地的醫院,希望尋求幫助。

就算是美國、歐洲傳來的消息都是負面的,因為太重病,無人能給到希望。但作為母親,我都要盡力,無盡力就放棄,過不到自己。

這是霍太兒子第一次出院,帶著呼吸機回家時拍攝的。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夫妻齊心面對逆境

小朋友患病,許多時候對婚姻都造成打擊,男的一方一走了之,剩下女的獨自面對。「我們兩公婆關係非常好,一切決定都是一齊做。這病令我們更加親密,他是我力量之柱,他不開心,我也會安慰他。」霍太說。

顯揚只是住了幾個月醫院,18個月大就出院了,霍太感恩從此未試過入院,但就要用胃喉餵食,用呼吸機幫助呼吸。「我們將他的房間變成ICU般,有呼吸機、抽痰機、咳痰機,他需要24小時使用呼吸機。」丈夫是瑪麗醫院的內科醫生,而霍太本來是在Baker & McKenzie律師樓做律師,因為兒子這個病,她也放棄工作。

最新影片推介︰

「律師樓工作很忙,不能讓兒子只是交給工人照顧,每一個母親都希望,他有一天病情會轉好。」因著丈夫也要上班,霍太已變成半個醫生、半個護士了。「胃喉我幫他換了幾十年,呼吸機喉每月也要換,當然會有危險,但我對自己有信心。」霍太說許多SMA的小朋友往往因為肺炎而入院,而她會小心照顧,少許不妥已知是甚麼事,盡快處理,不會下下call白車。

成立慈善基金幫助同路人

這個脊髓肌肉萎縮症殘忍的地方,是病人會慢慢退化。

明明今日可以拿到東西,明天就拿不到;本來腳仔可以踢,明天就郁不到;今天還可以食,慢慢就食不到,是很折磨。

霍太最近得到由詠翔頒發的「香港傑出活齡女性」獎項,她認為每一位女士活到60歲,其實都知道自己的方向,最重要是活得精采,無問題是解決不到的。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因為大腦就像一個發電廠,如果神經細胞死亡,肌肉接收不到信息,本來正常的肌肉,慢慢就會退化。霍太說顯揚不算遲發現,但因為30年前無藥醫,現在是有藥物可以刺激那些運動神經元存活蛋白質(SMN)出來。

脊髓肌肉萎縮症分為零型至第四型,零型的話,大部分嬰兒活不到6個月,而顯揚就屬於第一型。「我個仔可算是全世界最嚴重的,不幫他,他可能不在了。美國有一個27歲的青年,要坐輪椅,無咁嚴重都去世了。」

因此霍太於1998年創辦了脊髓肌肉萎縮症慈善基金,會將有關這病的小冊子放在售賣嬰兒用品的地方,就是希望父母能及早發現BB的毛病。「因為如果細胞死亡,就不能恢復了。」

脊髓肌肉萎縮症早期的症狀,包括肌肉缺乏張力、頭部控制欠佳、餵食困難、關節活動幅度有限等等。

我們有資源已經咁辛苦,那些低層無資源的家庭肯定更差,因此我經歷了那麼多,也希望能幫到人。

參加聖誕節派對,顯揚很雀躍。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患病也堅持讓兒子上學

雖然患病,但霍太仍然希望兒子開開心心地生活,簡單的Yes or No,會用眨眼來回答;複雜的會透過電腦串字來溝通。「譬如他想要開party,便會串party,我們就會請朋友回來;又或者串movie就是想睇戲;想坐輪椅,就串sit up。Howard智力是沒有問題的。」

霍太也沒有讓顯揚放棄讀書的機會,可惜他8歲才讀小一特殊學校。

他們對呼吸機不認識,有許多問題,因此拒絕我仔入學,我要和教育局傾才成事。其實,為他tailor-made好過拒絕,Howard是第一個孭住24小時呼吸機入學的小朋友,現在特殊學校對於用呼吸機的小朋友也不太抗拒。

學校老師怕出事要負責任,霍太自己也擔心,因此她是伴隨兒子上學,自己在飯堂守候。

顯揚是第一個帶著呼吸機上學的學生。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「我就是那時候讀了一個佛學碩士課程,解釋了為何做人有這些困難,可以如何面對,思想要如何調校。其實對佛學來說,一切都要自己面對。」霍氏夫婦共同進退,一起讀佛學。

父母總憂心誰先離開

育有患病的子女,父母總擔心如果自己早走一步,子女誰可以照顧呢?因為丈夫離世,霍太也為兒子的未來生活作出了安排。「我兩個工人已經湊了顯揚20多年,我成立了一個基金支付他們的人工,希望工人可以繼續照顧兒子。因為如果要他入院舍,那是很痛苦的事。」就算兒子要離開,她也覺得是遲早的事。

如果我走了,無人錫他,活下去也沒有意義。其實每一個人也要行這條路,最重要不要受苦。我們看他好像很陰功,但他不覺得。

霍太說30年來,其實每一晚都會問兒子:「你今天是否開心?」顯揚九成九的答案都是開心,除了因為肚痛、太多功課以外。

我很榮幸能夠教他正面看事情,他很接受自己的病及生命。他覺得自己好叻,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東西。

霍太也沒有因為兒子的疾病將自己困在斗室,也沒有對著他愁眉苦臉,她的生活仍然是多姿多采的——畫畫、喝酒、打球(羽毛球、網球、高爾夫球)。

He is  the  joy of my life,為我來說,每一天都是一個bonus,一日能夠活下去,每天還可以起床都是blessing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疫情下的恩慈醫療計劃

疫情持續了兩年多,普通人有病有痛到醫院求診都擔心染疫,何況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的病人?「現在就算肚痾、少少發燒、頭痛,SMA的家人都好驚,都不敢帶他們去看醫生,怕入院後不能探望。」

因此脊髓肌肉萎縮症慈善基金在疫情下,設立了恩慈醫療計劃,是由一班醫學專業人士組成,希望幫助SMA的患者,達到「在家醫院」的目的。「試過病人的呼吸機出現問題,醫生透過視像教上門的技師調校,在家搞掂,就不用入院了。」

霍太說照顧者其實都好大壓力,有許多問題在醫院都不敢問,因為醫護人員也太忙沒有時間回答。「這種遙距服務,其實不單是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適用,老人家也有此需要,如果政府能夠接手此服務就最好了。」

此外,疫情前,基金也為家屬提供支援,像需要在家物理治療、需要乘搭的士去覆診,基金都會幫忙找數。「好像由天水圍去瑪麗醫院覆診,都要幾百元,許多家庭都支付不到,搭地鐵就會很麻煩。」

基金也曾舉辦一些心理輔導工作坊,又或者找義工致電關懷照顧者,希望能紓緩他們的壓力。「以前我們會搞許多party,食自助餐、交換禮物,現在就做不到了。」疫情沒有那麼嚴峻前,還曾試過兩個患者家庭出外行山、食飯、睇戲,所有費用由基金負責,大家都玩得很開心,但這些活動,相信要待疫情穩定才能繼續。

記者:何小雲